30年前,史蒂芬?霍金試著通過理解大爆炸來闡釋時間。今天,肖恩?卡羅爾說,我們要有更大的雄心。他在本書中展示了時間之箭的存在為何應歸因于大爆炸之前的環境,以及我們的宇宙只是大家族的一份子,在這個家族中,很多宇宙所經歷的時間都與我們相向而行。 《永恒到此刻》所涉獵的話題,從熵到量子力學、時間旅行、信息論,再到生命的意義。讀者所要面對的,就是理解我們為何存在。
|
前言
第一部 時間、經驗和宇宙 第一章 過去就是當下的記憶 第二章 熵:一手遮天 第三章 時間的開始和結束
第二部 愛因斯坦宇宙中的時間 第四章 時間因人而異 第五章 時間能伸能屈 第六章 在時間中打轉
第三部 熵與時間之箭 第七章 時間反向運行 第八章 熵與無序 第九章 信息與生命 第十章 夢魘重現 第十一章 量子時間
第四部 從廚房到多重宇宙 第十二章 黑洞:時間的終結 第十三章 宇宙的生命 第十四章 暴脹與多重宇宙 第十五章 明天那邊的過去 第十六章 尾聲
|
這本書主要談了時間的本質,熵的重要性以及宇宙學的作用。 霍金證明,黑洞并非完全黑盡,而是會散發輻射。這表明黑洞有熵,而且最終會蒸發殆盡。黑洞為熵和引力之間的聯系提供了關鍵線索。 在大爆炸附近,宇宙的熵極低。隨著宇宙膨脹,熵也在增加,同時引力將物質拉在一起,形成恒星、星系和黑洞。但熵還是比能達到的最大值小得多;真正的高熵狀態會看起來就像真空一樣。 對我們觀測到的時間之箭很多解釋都可能成立,包括根本上不可逆的物理學定律,以及物理定律之外的邊界條件。僅用可逆定律來解釋時間之箭,就要求我們把可觀測宇宙跟時間對稱的多重宇宙聯系起來。這些推測一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。 在我們對自然界的了解中,宇宙的起源和時間之箭是最主要的尚未解決的問題。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,讓一切有意義。
|
肖恩?卡羅爾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,著有《大圖景》《尋找希格斯粒子》等頗有影響的科普書。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后,他繼續在物理學、宇宙學和引力方面進行研究,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、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。他參與創建了群組博客“宇宙多樣性”(Cosmic Variance)。曾獲得劉易斯?托馬斯科學寫作獎。 |